更年期”——中医治疗知“更”知底
女性更年期是指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也称为“围绝经期”,这一时期的核心特征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因性激素分泌量减少,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症状,重要标志是绝经及月经变化。中医学上,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帮助女性平稳度过这一时期,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围绝经期综合症表现各异,轻重不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抑郁:无精打采,对事物不感兴趣,纠结于以前不如意之事,或心烦不安、喜怒无常。 2.神经症状:头痛、眩晕、耳鸣、失眠。 3.疑病观念:总怀疑自己得了重病,四处求医。 4.思维缓慢: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 5.月经紊乱:多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长期无排卵出血、月经突然停止。这是性腺功能衰退所致,也与精神因素有关。 6.皮肤症状:皮肤干燥松弛,面、颈、手布满皱纹,口周与眼角明显,眼睑下垂,毛孔粗大,面部色斑,皮肤暗淡无光。 7.潮热出汗:患者突然自觉有一股热气自胸部向颈部、脸部上冲,继之出现局部发红、出汗现象。发作时间短。 8.心慌气急:胸部不适,心慌气急,喉头发急,长吁短叹,有时可出现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症状与情绪有关,与体力活动无关。 9.血管症状:头面部烧灼感、皮肤发红,阵发性全身冷汗,常感心悸,呈现假性心绞痛症状。 10.血压不稳:血压的波动一般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脉压差增大,波动明显,心脏有“咯噔”感,或者“发空”感。 11.骨关节痛:游走性或固定性关节痛,可伴有肿胀感。远期可发展为骨质疏松。 12.多系统病:感到全身不适,似乎每个器官都有病,如浮肿、泌尿、消化道、生殖系统都有病感;容憔悴苍老,目光迟滞,胃纳差,体质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便秘,性欲减退。 13.感觉异常:走路飘浮感、醉感,登高有眩晕或恐惧感;皮肤感觉异常,如走蚁感或瘙痒感;咽喉部异物感,俗称“梅核气”;少数人还可能有嗅觉、味觉、听觉异常。 14.隐匿性抑郁症:可伴有抑郁表现但以躯体症状为主,因而难以识别而贻误治疗时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生活调整及精神心理治疗、激素替代疗法和防治骨质疏松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多种多样,当出现相关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应提高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我院中妇科以中药汤剂、膏方或中成药为主,根据病情特点及病情轻重进行综合治疗,可配合西药、针灸、推拿、穴位贴敷、情志疗法等,临床治疗中根据病情实际情况及患者需要灵活配合运用。1.中医药治疗 (1)中药汤剂:临床上常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肝郁肾虚证、心肾不交证、肾虚血瘀证等,根据具体辨证选用二仙汤、六味地黄丸等加减运用。(2)中药膏方:滋补力较强,口感较好,亦方便携带。根据具体辨证组方用药,熬制成膏。(3)中成药:以其方便携带,口感较好为特点。根据辨证选用坤泰胶囊、定坤丹、六味地黄丸等治疗。(4)中药督脉熏蒸:其通过温热药汽刺激督脉及膀胱经,调和阴阳、温通气血。可调节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疏通经络,减轻腰背酸痛;安全无创,兼具身心放松之效。2.生活方式指导 (1)饮食调摄:中医讲饮食有节,在于饮食有节制。应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少油低盐低糖,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蛋、牛奶,注意补钙。根据体质,可多吃山药、枸杞、百合、红枣、豆类等。(2)起居调摄:中医讲起居有常,贵在作息有规律,避免熬夜,充实生活内容。(3)运动调摄:中医讲不妄作劳,即劳逸有度。为预防骨质疏松,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日晒时间,推荐每周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4)情志调摄: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积极调节不良情绪,避免暴怒或抑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