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热、失眠、情绪异常……困扰女性的更年期越晚越好?
“人心中的成见像是一座大山”,不知道从什么开始,一说到更年期,就会和泼妇、无理取闹画上了等号,好像更年期更是形容女性发脾气而特有的贬义标签。很多中年女性被用“更年期”来嘲讽贬低,逐渐演变到青年女性,这三个字逐渐脱离了医学的定义。
更年期从生理意义上的痛苦,逐渐延伸,直到现在逐渐泛化到女性的心理,成为攻击女性心理的一把利器。别再用更年期来说人了,因为更年期真的是女性生命之中的必经之路! 大部分女性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潮热、出汗、情绪异常、失眠易怒......那么为了双方的和谐相处,也为了自己身体舒服些,我们有必要了解更年期,“打败”更年期!
什么是更年期?
更年期,也就是更年期综合征的简称,指在绝经前后(45~55岁),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导致血管舒缩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精神神经异常,出现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多汗、睡眠障碍、情绪异常、焦虑易怒、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疲劳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复尿路感染、漏尿、外阴瘙痒、阴道干涩、性交痛、骨关节肌肉疼痛、骨质疏松症等。这些症状常在45~55岁之间出现,症状不会囊括全部,通常会三三两两出现,发作次数和时间没有规律性,病程长短不一,短的人会持续几个月,长时间可迁延几年甚至十年,现在因为生活成本增加,职场压力的增大,导致现在女性的更年期有提前的倾向。约80%的女性经历过至少1种绝经相关症状的困扰,由于传统观念、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众并未充分认识到绝经所带来的各种危害。事实上长期缺乏雌激素可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钙代谢及糖、脂代谢异常,如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痴呆等,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中国女性预期寿命接近80岁,根据我国2018年人口统计资料,50岁以上的女性人口已超过2亿。绝经后期已经成为女性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
困扰女性的更年期越晚越好?
不少人认为,更年期早了肯定不好,容易早衰,晚一点到来才好。其实,过早过晚都有健康风险。过早,不利于心血管健康.阮祥燕主任表示,更年期到来的过程中,卵巢分泌的甾体激素,尤其是雌激素水平降低,女性能直接感受到诸多身心变化:躯体方面,最常见潮热、盗汗、腰背疼痛,或因夜尿增多影响睡眠,皮肤变薄、弹性变差,出现细纹,乳房下垂,体重增加;缺少雌激素的保护后,部分疾病的患病风险会增加,比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骨质疏松症、脂代谢异常等。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一项基于超140万名女性的研究发现:过早和提前绝经,与心衰和房颤风险升高有关,且年龄越小,风险越高.过晚,要警惕乳腺、子宫健康.55岁以后绝经者,称为晚发绝经。晚发绝经的人尤其应该注意乳腺、子宫内膜的健康。因为这些部位对雌激素敏感,长期受雌激素作用,出现癌变的风险就会增大。
医生提醒应做好以下6件事
女性何时初潮、何时绝经,主要由基因决定。后天的生活方式、是否有病毒侵害了卵巢、卵巢是否动过手术等,也都会影响更年期的到来。
-1-
管理好情绪
持续的焦虑、抑郁、压力大,可使指挥激素分泌的大脑垂体会发生功能失调,导致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障碍,使更年期提前。
不管哪个年龄,都应该重视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自己开心。运动、找朋友倾诉、泡澡、绘画、园艺等都有助改善心情。
-2-
均衡饮食,不能太瘦
过度减肥导致的营养不良,以及过度饮食导致的肥胖,都会对大脑垂体产生影响,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紊乱,影响卵巢功能正常发挥。
更年期这一阶段的饮食,建议每天包括适量的蛋白质、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谷物200~300克,尽量不摄入酒精。
-3-
吃点橙黄颜色食物
橙黄颜色果蔬富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有助缓解皮肤干燥,预防黄斑变性,保护心血管,提升免疫力,如胡萝卜、南瓜、木瓜、橙子、芒果等。
-4-
养成规律的作息
作息安排有张有弛,每天保证睡够7~8小时,晚上在11点前入睡。
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调整情绪,还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5-
打开社交圈子
退休后,其他社交关系如何,将对更年期女性的健康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闺蜜聚会能滋养大脑,那些每周与闺蜜外出两次的女性,比没有闺蜜的女性活得更长,与3个以上闺蜜聚会的效果更好。
-6-
必要时求助医生
如果身体不舒服,建议更年期女性看妇科内分泌门诊或更年期门诊。补充雌激素可延缓绝经,但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以免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
正确使用激素治疗不会导致发胖,也不会致癌。民间偏方、美容院的某些方法,建议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