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反复生病怎么办?——中医推拿有神效
“没想到中医推拿效果这么好!”童童妈由衷地感叹道,“原来自从童童六个月以后就经常感冒,一会儿受凉,一会儿又被感染。几乎每个月跑一次医院,一上医院就吃药甚至打针,每次生病家人请假折腾不说,还担惊受怕。宝宝一生病精神就差,胃口也差,弄得整个家庭气氛都有点沉重。”
后来童童妈听儿保医生的推荐,说这种情况可以推拿来提高抵抗力。童童妈一开始有点犹豫,但想想每个月这么折腾还是决定试一试,于是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到儿童康复(中医)门诊。赖富荣医生仔细给童童做了中医辨证,给童童订了治疗方案,一周一次,先做一个月。没想到一个月后,童妈惊喜地发现,这一个月童童不但没上医院,胃口与精神也明显好转,小脸变得圆嘟嘟,笑容又重新洋溢在全家人脸上……
赖医生说,宝宝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从西医的角度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也就是所谓的免疫力低下所致。而从中医角度看,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的原因是正气不足,肺脾两虚。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调理脾胃来加强肺抵御外邪的能力,此为培土生金。小儿正气充足,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在辨证基础上配合调理脾胃,则事半功彰。
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可分为五种类型:
01
气虚质
平素体质虚弱,肌肉不健壮,面色偏黄或白,目光少神,口唇色淡少华,毛发不华,语音低怯,气短懒言,易于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小便调,大便调或溏薄,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02
阴虚质
体形瘦长,面色潮红,皮肤偏干,眼鼻干,唇红 微干,口燥咽干,渴喜冷饮,手足心热,急躁好动,盗汗,易便秘,舌红少津,舌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03
阳虚质
体形多白胖,肌肉不壮,面色白,口唇色淡,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指纹淡。
04
内热质
面色偏红,急躁好动,易哭闹,精神亢奋,怕热, 外感后易发高热,口干喜饮,口臭,夜寐欠安,手足心热,小便偏黄,大便较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红。
05
痰湿质
形体偏胖,肌肉松软,面色淡黄而暗,眼睑微浮,容易困倦,喉间痰鸣,易胸闷腹胀,喜甜食、生冷,多汗且粘,小便调,大便质软,舌胖,舌苔白腻, 脉滑,指纹紫滞。
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推拿疗法基础操作:
——开天门,即施术者以双手拇指螺纹面着力,自小儿眉心直推至前发际30~50次。
——推坎宫,施术者以拇指罗纹面,自小儿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
——揉太阳,施术者以拇指或者中指端着力,揉小儿两侧眉梢后凹陷处200~600次。
——揉迎香,即施术者以食指与中指端着力,揉小儿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200-600次。
——拿肩井,即施术者以拇指与示指、中指对称用力提拿大椎与肩髃穴连线之中点,肩背筋间处5~7次。
——拿风池,即施术者以拇指与中指对称用力提拿乳突后方,颈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中5~10次。
——分推手阴阳,即施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儿掌后横纹中间(总筋)向两旁分推50~100次。
——补肺经,施术者拇指螺纹面着力,自小儿无名指掌面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300次。
——揉板门,施术者以拇指端或中指端着力,揉小儿手掌大鱼际最高点200~600次。
——捏脊,即施术者以拇指螺纹面与示指桡侧面相对用力,从尾椎骨端捏至大椎穴3~5遍。
小儿推拿是常用的增强抵抗力的方法,尤其对3岁以下婴幼儿效果更好,长期坚持,能明显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简单易学,家长在家也能自行操作。
除了小儿推拿,中药药浴也是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药浴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药浴主要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适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的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等的儿童。不同体质有不同的中药配方来进行调理。每周药浴2-3次,药浴时,使中药液没过小腿以上,药浴疗程以1月为1个疗程。
急性期通过穴位贴敷退热贴、咳喘贴等以缓解病情。缓解期采用“三伏贴”,以“冬病夏治”理论为依据,在三伏天贴敷,能激发经气,调整经络与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
除了治疗,小朋友应尽量少去密闭公共场所,勤洗手,戴口罩,注意饮食均衡,及时接种疫苗,经常户外锻炼等等,都有助于避免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