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脚印 奋斗出精彩
阅读数:325 本文字数:385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近日,又一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市五一劳动奖章、港城工匠获得者、“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首批宁海县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及第二批缑城工匠等获得表彰,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们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创造一流,这些品质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我们走近这些杰出代表,感受新时代劳动者的风貌,聆听奋斗者的故事。
技术革新永无止境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伟峰

从35年前技校毕业的普通钳工,到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获得者,再到现在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首届“浙江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项项荣誉不断见证着梁伟峰在技术革新方面的成就,也印证了他多年前说的“这世上永远没有最先进的技术,只有不断更新的技术”这句话。
梁伟峰,现任得力集团工具车间主管。1981年,18岁的梁伟峰从县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县通用机械厂动力车间;1998年加入得力集团,从机修钳工做到主管车间全面工作的高级技师,一路成长。回顾近40年的工作经历,梁伟峰总结,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革新的循环过程。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梁伟峰告诉记者,他就是通过学习前辈经验以及阅读大量的质量管理、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书籍,才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而利用学到的技术,几十年来,梁伟峰不断改进工艺,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效益。例如2006年,他对滚刀刃磨设备的工件台进行技术改造,生产效率因此提升40%,减少生产人员40余人;2007年对某产品的定位夹具进行改装,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在同行中处于一流的水准;2009年对刀坯产品的部分生产工序进行自动化技改,减少操作人员40人,每年节省工费200万元……
除了技术改造工作外,梁伟峰还注重为公司培养人才。他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在公司的支持下,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把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同时,梁伟峰还和团队成员把丰富的技术和工作经验编成培训教材、制成PPT讲义,每年举办十多期生产技术培训班,有效地提升员工整体技能水平,为企业的高效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记者 方景霞
她让万千家庭圆梦
——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玲丽

她是宁海群众心中的“送子观音”,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带领着团队人员治愈了不孕不育患者1600多例,为这些家庭带去了欢声笑语。她就是县妇幼保健院科教科科长、生殖中心主任——金玲丽。
从学校毕业后,金玲丽被分配到了县人民医院西医妇产科。1999年,又因组织上需要,调入县妇幼保健院,不久就担任妇科门诊主任。作为一名临床科主任,她不断学习充电,先后五次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医院等上级单位进修学习,并参加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班等,无数个双休日,都是在各类学术活动中度过……年复一年,一步一个脚印,她从一名年轻医生成长为我县为数不多的中西医名医。
“我是妇科医师,在与不孕不育妇女的接触中,知道孩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看到无数饱受不孕不育煎熬的患者,1999年,金玲丽选择了治疗不孕不育作为攻关项目。为了攻克人工授精的难关,金玲丽和实验室人员杨央经常下班后还窝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工授精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7月,金玲丽完成的我县首例人工受精者成功分娩,业内人士谓之“掀开了我县妇科医疗史上崭新的一页”。
“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这是从医30多年的金玲丽始终牢记的一句话。作为我县不育不孕项目的带头人,她每周出三天门诊,虽然专家门诊定额为每次30个号。然而,专程找她求医问药的患者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外地,面对患者渴求无助的眼神,她总是不忍心,于是门诊号一加再加,一天接诊60多个病人成了家常便饭。年轻医生常说,有金主任在他们身后,他们感到踏实有信心,和她在一起工作就有一种动力,一份执著。
(记者 潘旭婷 通讯员 严银燕)
走在技术前沿的模具大师
——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青文

左一为谢青文
见到谢青文时,他正在自己的技师工作室里,和成员葛佩雅、孔祥松等人对模具进行调试。
1983年,趁着当时宁海模具行业蓬勃发展的好时机,谢青文进入模具“海洋”,成为当时宁海模具界首屈一指的盛善延师傅的徒弟。18岁的谢青文深知“师傅引进门,修炼在个人”,他牢记师嘱“工勤则艺精”,每天起早摸黑坚持学习锯、锉、锤、钻等钳工功夫,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学会了车、铣、刨、钻等机床操作。出师后的谢青文被许多模具厂争相聘请去做“大师傅”,他也前前后后在江湖闯荡了近十年。
1999年,谢青文进入宁波跃飞模具有限公司担任模具组长,这19年里,谢青文始终在公司里挑大梁。2008年,意大利INGLASS公司找到跃飞模具,要求两个月内制造一个汽车车灯外观件的模具,其表面质量要求极高,难度可想而知。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谢青文终于制造出了对方满意的产品,为INGLASS公司与跃飞公司后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他还组建了一支技师攻关队伍,集智慧之大成,为公司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一直以来,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专注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试制推广及教学培训等任务。一次次的设计,一次次的调试,都是团队成员创新点子的大集合。
从一个普通模具学徒成为现在的高级技师,谢青文用他的成果和荣誉证明了自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他负责或参与制作的模具先后获得国家“精模奖”各类奖项。他的团队每年为跃飞模具创造的产值都在1000万元以上……“我们还会继续创新,继续拼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谢青文说。
(记者 章莉)
为山区农户打造“摇钱树”
——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邬玉芬

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邬玉芬一直在一线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14年来,她致力于示范推广香榧早实丰产、良种培育、精深加工等技术,让宁海香榧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小到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广大山区农户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
宁海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种香榧,由于农户缺乏栽培技术,所栽种的香榧成活率低、生长慢、投产迟。至2005年,浙江省其他地方大力发展香榧产业时,宁海却出现了卖香榧树的热潮,把一大批香榧树廉价卖给新昌、诸暨等地。了解到情况的邬玉芬急了,这样下去,宁海香榧产业要发展更难了。
于是,怀着满腔热情的邬玉芬主动向领导请缨,推广香榧产业技术。她以绿色安全为理念,不断提升香榧品质。通过宣传百草枯、草甘膦等除草剂的危害,大力推广机械割草与人工除草结合的方式,起到保持水土,减少山体破坏,保护香榧树体的作用。在她的努力下,实现了我县香榧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县小军香榧专业合作社的160亩香榧基地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县彦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500亩香榧正在认证中。
她还以创新服务为引导,不断做优特色产业。针对农户反映香榧投产慢、见效迟的问题,邬玉芬引进浙江农林大学“香榧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成果,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农户基本掌握了提高香榧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技术,近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3%以上,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此外,她以技术创新为方向,不断提升学科实力。在产业示范推广实践中,一方面对接产业问题,多次向市科技局、林业局等科技行业主管申请推广项目资助,申报了《高产优质香榧新品种选育及快速繁殖技术中试与示范》等多个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一方面针对香榧良种繁育、早实丰产、产品加工的提升问题,积极开展技术研发示范,成功申请专利“一种香榧双削面高低位贴枝接技术”,并进行技术示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邬玉芬通过10多年的努力,让宁海山区农户从发展香榧产业中尝到了甜头。截至目前,我县共有香榧林17000亩,多处于幼林阶段,实际投产面积4000亩。2017年青蒲产量210吨,产值714万元;干果产量42吨,产值1500万元,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随着香榧林持续投产,香榧产业将成为我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记者 曹维燕)
用青春书写责任
——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童珠杰

与所有在得力集团工作的年轻人一样,一副简单利落的框架眼镜加上一套整洁朴素的工作服,便是童珠杰日常的装扮了,诚如他的日常生活,“每天都差不多啊,来公司上班,忙了一天然后就是回家钻研一下白天工作上遇到的难题,这就是我的生活。”童珠杰笑着告诉记者。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童珠杰很快就进入得力集团工作,自此与模具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是作为一名实习生分配到模具车间实习,企业要求我们到每个加工组锻炼,那是起步阶段,也是我感觉最难的一段时间。”童珠杰表示,从学生变为职工,转变的不仅仅是身份,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现在的童珠杰,在公司担任模具设计师一职,他不断汲取新知识,通过把理论知识与一线工作经验相结合,不断提高模具设计水平。
2017年,对于童珠杰来说,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一批又一批新产品下发到设计部。而童珠杰的模流分析必须跑在模具设计之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产品后期的问题点,并在模具设计阶段就把产品缺陷解决掉。“大多数时候,我一个人会操作两台甚至三台电脑进行模流分析,要不然根本赶不上进度。”面对巨大的任务量,童珠杰争分夺秒,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忙到忘记喝水和上厕所。“当时心中就想着一件事,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经过半个月的坚持与奋斗,童珠杰终于圆满完成任务,也成了同事们眼中的“拼命三郎”。
作为一名年轻人,童珠杰深刻意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和变化,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展知识面,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他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在2016年获得模具设计师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获得了宁波市十大“技能之星”、宁波市首席工人的称号。“我还年轻,我会把无限的激情和动力投入事业中,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记者 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