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服务,创造感动
记妇保院庆祝“5.5国际助产士节;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之二
----------“用心服务,创造感动”护理征文活动
为庆祝“5.5国际助产士节”暨“5.12国际护士节”, 进一步激发广大护理人员敬业爱院的精神,弘扬南丁格尔关爱生命、救死扶伤、勇于奉献、勤奋敬业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宣传助产士、护士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感动事迹,我院护理部在4月初举办“用心服务,创造感动”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此活动也是今年庆祝“5.5国际助产士节;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护理品管圈竞赛”之后的又一项活动。
本次活动参赛对象为本院护理工作者,文章主题“用心服务,创造感动”内容围绕优质护理服务;和谐护患关系专注于临床护理的感动事迹; 护理职业生涯回眸与展望;我身边的感动;护理人文及护士的素质提升等本次活动得到广大护士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文章21篇,经过3名专业评委的评审,最后新生儿科的罗慧丹一篇“生之乐章”以92.33分绝对的优势获得本次征文比赛的一等奖;分娩室的蔡如婷以描述助产士团队的“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和VIP16楼的潘研研“用心服务,创造感动”获得二等奖;产科一的陈爽“不忘初心”、新生儿科的俞丹丹“温暖护理 动容医患”、手术室的陈冰芳“绿色战衣”、儿科的吴桂君“奉献”获得三等奖。
一篇篇文章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妇保院的护士们用自己的行动记录下助产士、护士工作的点滴事件,感悟护士、助产士们美好绚丽的人生。
护理部 2017-5-2
作品展示
一等奖:
生之乐章
“豆豆现在变好看咯!”
嗯?我循声望去,印入我眼帘的是护士长碧波清澈的眼神,洋溢着淡淡的温馨,嘴角的弧度似月牙般完美,或许,这就是天使的微笑。原来是给我们写过感谢信的豆豆妈妈,今天又发来了豆豆成长的照片。
豆豆是我们科室护士姐妹给他取的昵称。他出生时只有29周,体重只有1000多克,相当于可乐瓶大小的早产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分别经历了早产儿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保暖关等严峻的考验,住院47天体重达到3200克,各项生命体征稳定顺利出院。
一个小早产儿,我们的护理工作需要更加细致入微,这不仅仅是对我们护理技术的挑战,也体现了新生儿护理人的高度负责、爱心、慎独的人文精神。
“不知道娜娜最近怎么样了……”
护士长喃喃的声音把我从对豆豆的回忆中拉了回来。
而她口中的娜娜则是另外一位小早产儿。出生时孕周只有30周,体重1500克。当时入院时面色发绀,有呻吟、吸凹、口吐白沫等表现。护士长立即指挥护士姐妹给小娜娜接上心电监护仪、开通静脉通道,娴熟地协助医生给他行进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固而苏,用上无创呼吸机。看着小不点在呼吸机的支持下,面色稍稍好转,大家都微微松了一口气。而无意间的一瞥,我才发现,护士长后背的衣服已经被汗水弄湿了一大片,紧紧地贴在她的背上,但她自己混然没有发觉,继续认真地为小不点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操作,那么细致而又轻柔。当小娜娜静静地躺在专门为他准备的暖箱里后,护士长又再三地检查了各个设备,最后终于放下心来,这时她才发觉自己的衣服已经湿透……
撑过了呼吸关的小娜娜,接下来更加严峻挑战的是喂养关与感染关。
由于孕周小,体重轻,为了保存他有限的能量,也为了让他能够好好的休息,健康的成长起来,护士姐妹们的各项护理操作都是集中进行,动作迅速且轻柔,能不打扰他就不打扰。而每次进行操作前,护士姐妹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手消毒或者洗手。为了预防交叉感染,我们的手消毒与洗手每天达到近200 次。
一开始,奶是定时定量由胃管喂入宝宝的胃内的,一段时间后,或是突然意识到只有自己动手以后才能丰衣足食,他便开始撒娇讨奶,打算自己动口吸了。若是不让他咂上一口,他是绝对不会满足于只从胃管喂入的奶的。即便只是安慰性的让他吸了一口奶,然后立马将奶瓶轻轻移开,他也不会再大声哭喊,而是安静地、慢慢地进入梦乡,这个现象令护士姐妹们哭笑不得,也让我们大家更加地喜爱。
住进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他的病情慢慢好转并逐渐稳定,护士姐妹们都以为只要等到他体重达到正常范围,胎龄纠正到37周便可出院。奈何早产儿抵抗力弱,病情变化很快。小娜娜得了重症肺炎,精神变软,伴有阵发性连声咳,呼吸急促。“气管插管、上机,调节参数,调高氧浓度”一连串的抢救全部上阵。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每个人的精神都是绷得紧紧的,即便有几滴汗水不甘寂寞,亦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并去擦拭,只是任由其潇洒地滑落,因为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
那天原本是星期天,而护士长一直守着小娜娜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点,看着病情逐渐稳定的小不点,并再三叮嘱值班的护士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才离开病房。那天,我恰巧上后夜,望着护士长消失在黑夜的背影,不知不觉中,我已热泪盈眶……。
“护士长,有人找!”
“知道是谁找我么?”护士长抬起头,起身问道。
护士姐妹想了一下,摇摇头:“看的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是谁。”
护士长疑惑地走了出去,一段时间后,她回来了,带着非常灿烂的笑容:“你们知道刚刚是谁找我么?”
未等我们猜测,她迫不及待地公布了答案:“是娜娜和她妈妈!”
“她们怎么来了?娜娜最近怎么样?”
“挺好的。”护士长顿了顿,接着眨眨眼睛,“她特意送来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而且还跟我拍照留念了呢。”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笑意。
当天中午,她就兴奋地睡不着觉了……
我的心头腾地冒出一股暖流,其实护士长开心的应该不是有锦旗,而是娜娜的妈妈还记着我们,带着娜娜过来看我们了。除了娜娜外,护士长对于每一个小早产儿出院的宝宝,给自己似乎定了一项义务的工作流程:出院时她会手把手地、耐心地、仔细地指导,出院后提供微信号,进入小宝贝群,让家长们相互交流养育经验与心得,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对于特别小的早产儿,出院一周内护士长会上门评估家长是否掌握正确护理宝宝的方法。
养育一个早产儿宝宝,对护士和家长都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护士除了精湛的技术,还要有爱心、耐心、细心。新生儿科的护士们奉献的是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真情;她们奉献的是最宝贵的青春,不求回报什么,只愿所有的患儿能够顽强、茁壮成长,以此谱成独属于自己的一首生之乐章,这,就足够了……
罗慧丹
二等奖:
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有那么一个群体,她们的工作没日没夜,生活没有规律,她们的青春在产房中度过,她们的价值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中实现,她们一手托起两条生命,守护着生命的花开。她们,就是产科的助产士。
瓜熟蒂落、顺理成章的自然分娩蕴藏着很多异常危险,难以预测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看似风平浪静的产房其实“暗流涌动”,随时考验着助产士们的技术和应急能力。另外也很危险,因为她们经常接触羊水及血液,稍不小心就很有可能被感染,人都说“又脏又累妇产科”,不是没有依据的。上一秒还是空荡荡的产房,转眼间门口就挤满了焦急等待的家属。在这里,有28位助产士,她们当中,年纪最大的已经50多岁了,最小的只有23岁,她们相亲相爱,每天与时间赛跑,创造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她们灿烂的笑容便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在这里,每一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的心声——
心心相贴,守护生命的花开
助产士身份尴尬,她们不是医生,又不同于一般的护士,她们需要更加专业的助产知识和技术来武装,如同医生般独挡一面。作为产妇的守护者和顺产专家,从产妇规律宫缩临产开始,到宫口开全,胎儿娩出,直到产后产妇康复出院,都离不开助产士的协助与监护。
分娩的阵痛,是大部分妇女一生中最难承受的疼痛之一。在待产过程中,产妇承受宫缩带来的阵痛时,助产士给予她们专业上的监护:观察胎心、宫缩,及时检查宫口,判断产程进展顺利与否,进行高质量的接产处理。除此之外,还有温馨的陪伴,细心的照看:端茶送水,喂水喂饭,帮助正常的活动和排泄。为了减轻阵痛带给产妇的不良体验,助产士必须不停地安慰鼓励她们,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方法,适当地变换体位,应用分娩球和镇痛仪,以及有效的用力方法。如此种种,贯穿于产妇十几个小时的产程中,经常是一名产妇安全顺利地分娩了,当班助产士却累得说不出话来了。
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开放,急剧增长的二胎分娩率让助产士们应接不暇。在助产人员不变的情况下,要应对每月600名上下的分娩数。高速运轴运转的产床,高强度的工作让助产士们压力倍增,经常会有一个小时4个以上新生儿出生的状况出现,出生数高,风险随之增高,大家心里绷着一根弦,脚下踩着“风火轮”,虽然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但仍坚守着岗位,守护着新生命,累并快乐着。
Ta说...
母婴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然而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胎心突然变化,比如肩难产,比如新生儿窒息,比如产后出血等等。这个是时候就需要我们助产士的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及时高效的处理,配合医生积极抢救,以获得最好的结果。产科不仅需要助产士对顺产的轻车熟路,还需要对高危产妇、对危急重症的出色应急能力和精湛的护理能力。(张雪芬)
记得3年前的一天夜里,新入院的一名胎膜早破的孕妇,做胎心监护时发现胎心较慢,我迅速行阴道检查,摸到宫颈口处有条索状物,且有搏动,是脐带脱垂。我立即上推胎头,调整体位,同时通知上级医生。我的手一直放在孕妇的阴道里,上推胎头把脐带还纳,手不敢乱动,生怕脐带再次脱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脑海里想的都是新生儿能否安全出生。从待产室到手术室,我的手始终保持还纳脐带的姿势,直到医生做剖宫产手术,进入宫腔把胎儿取出。当听到婴儿“哇”的一声啼哭,在场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右手早已麻痹。那一幕,至今我仍记忆犹新。(羊彩芬)
虽然因为工作的忙碌偶尔会有怨言,也会有委屈的泪水,可一看到疲惫妈妈分娩后露出灿烂的笑容和听到宝宝第一声啼哭,所有的烦恼、疲惫和委屈都会抛到九霄云外。虽感辛苦但心却是甜的。(郑菲菲)
上周一的早上,我一如既往来接班,夜班助产士已累的筋疲力尽,等待我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产床上躺着一位智障的孕妇,宫口已开全,但是分娩过程完全无法配合,根本无法用语言交流。我工作以来,从未碰到过这种情况,这无形中带来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产妇一会在产床上打滚,一会又站起来,吓得我面如土色,生怕她从产床上摔下来。无论我们怎么说,怎么劝,产妇都无法安静下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知所措,突然,我想:她是智障,但她同时也是一位准妈妈,无论哪位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这个想法令我欣喜若狂,我叫了声她的名字,轻轻地拍拍她,说“乖啦,听话,你就快当妈妈了。想看看你的孩子吗?他肯定漂亮又可爱!相信我,让我来帮助你,我们一起努力,好吗?”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她慢慢安静下来,我指导她如何运用腹压,如何屏气用力,虽然在用力的过程中,她还是乱踢了我两脚,但最后终于顺利分娩。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妈妈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看到这位智障妈妈高兴的手舞足蹈,我当时感动的泪流满面。(胡巧红)
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句温暖的鼓励解决不了产妇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有效满足产妇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工作。(宋秀英)
助产工作就是我的终身事业,我热爱它,就像爱我的亲人一样。(叶嫦娥)
作为一名助产士,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绽放色彩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也更深刻的领会生命的意义。(徐淼)
助产工作,虽然很累,压力很大,但工作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超越了它。(蔡月红)
有这么一群人,在万家灯火归于黑暗的夜里,当人们沉醉于睡梦中,她们却奋战在一线,奋战在无影灯下,抢救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难产、新生儿窒息等等,从黑暗里迎接一个个黎明,以荧荧之光,温暖着这座城市。。。。。。
蔡如婷
用心服务,创造感动
2012年7月,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父母的不舍,刚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的我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再辗转坐车来到了这里,宁海县妇幼保健院,正式开始了我的工作生涯。
我不能确切地记起是在我几岁的时候,懵懂的我想着将来我会成为妇产科的医生或者护士,去尽自己所能保护每一个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因为我从小没有见过我的奶奶,每当看着小伙伴们的奶奶带着他们玩耍,给他们买糖的时候,心里总是说不出的滋味。那个时候当我眨巴着眼睛问爸爸,我奶奶在哪里的时候,我第一次见他面色如此凝重,他没有说话,后来不记得在哪里听说,我奶奶在生我姑姑的时候不幸难产。
不知不觉负责产后护理工作已经五个年头了,现在的我,也是一位母亲了。一直未改初衷的我,现在对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多了一份同情,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生孩子谁都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7个月前,当我的小天使来到我身边,也一样折腾了我两天一夜,承受了从未有过的疼痛。
每天早上,总是依依不舍地跟我还在熟睡的小宝贝悄悄地说拜拜,然后来到单位,看到刚为人母的妈妈,和新出生的小宝贝,总能让我精神百倍,做好晨间护理,检查通风情况,特别要注意热水瓶不要放在产妇身边,否则可能有安全隐患,每天让产妇和宝宝享受亮堂堂的房间感觉每一份空气都是甜丝丝的。
而很多刚做妈妈的对于产后护理知识也是知之甚少,这也让我有了极大的存在感,需要耐心地跟他讲解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不能吃有刺激的,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产后一周不能吃活血的食物,补奶的食物需要等奶通了之后再吃等等,虽然对于我来讲每一个患者貌似是单调的重复,但当看到她们认真地听我的讲解,并严格照做的时候,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很多妈妈更是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对于我来讲,给宝宝洗澡,按摩,却早已熟悉不过了,而现在我比以前更加小心翼翼,现在总能更好地理解到,每个宝宝都是妈妈,也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所有的动作必须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差错,给宝宝洗澡按摩的同时,也要给宝宝妈妈一对一耐心教导,如何给孩子洗澡按摩等等,而每当宝宝妈妈或者家人看到我们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宝宝的时候,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总是让我们感觉到无比地高兴和满足。
相对于白天的工作,夜间护理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专业性,晚上按时的巡视一次也不能少,需要用专业的PDA扫描机器,按照等级护理巡视病房,评估孩子的健康状况,对于刚打完针爱哭的小孩,看到父母焦急却不知所措的状态,我们就更需要展现专业的一面,帮助父母安抚小宝宝。我们VIP病房每个房间里都挂了一个留言本,每个产妇及家属都会自觉在住院期间留上几段感言,其中有位妈妈这样写道:
1.19号:十九日,我们家多了一个不速之客,小宝宝终于来到我们家,同时住进了VIP,一睹芳容,温馨舒适。
1.20号:VIP人员耐心细致,难怪电梯上的标牌将16楼注明VIP,软件服务配硬件设施更重要,哈哈…
1.21号:帮宝宝洗澡的潘护士很给力,在此点个赞!
1.22号:几天下来,学到了不少照顾宝宝的知识,收益良多,下午,美丽的护理人员来到病房讲解出院注意事项,也让我们全家记住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四天的妇保生活深深烙刻进脑海,愿白衣天使们的微笑更加灿烂,愿我们的宝宝健康茁壮的成长!
几段话语温馨诙谐,却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支持与鼓励,我们觉得值了!!!
时光的车轮缓缓前进,目前我们发达的科技,已经基本不会再出现像我家人这样的状况,但我深知,产后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而我是幸运的,能够在护理这条幸福路上继续走下去,把健康和知识传递给每一位天使宝宝和伟大妈妈,未来的护理之路还很漫长,值得我用毕生的爱去灌注!Come,On!
潘研研
不忘初心
刚工作满一年的时候,有个同行跟我说在医院工作很不开心,压力太大,来自病人的压力,也有领导施加的压力。然后他问我工作以来感觉如何,我说我倒觉得还挺好挺开心的,然后他笃定地说:“一定是你工作不久,还怀有一种新鲜感与激情。你再工作几年看看!”
我倒不能完全否定这份开心真的是源于初入行业的新鲜感或者激情?但是我能肯定,每天上班看见同事活力四射地过来跟我说早上好,病人或者病人家属亲切的问候我有没有吃饭的时候,我一定是最开心的!
在这个医患关系特别敏感与小心翼翼的年代,病人担心得罪医务人员后不给自己好好治疗耽误病情,医务人员怕惹病人不满意维权投诉大闹不停,人与人之间好像缺乏了真情实意。家人与朋友总提醒我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但是,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记得在我们科室,我遇上过这么一家人。婆婆年纪大了,也特别爱较真,总觉得医院就是不怀好心都是坑钱的,每次巡视拿PDA进去扫二维码的时候,她就爱跟来看望产妇的亲戚说“呐,你看扫一下就要钱的,医院啊就是收钱就是收钱!”人这么多,我也不好多说什么负了她的面子,便走开了。产妇呢经过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宫缩阵痛,又经历了剖宫产,没有好好休息十分虚弱。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大儿子跟在身边,婆婆又要照顾儿媳妇又要带撒娇的大孙子,也是忙得脾气也暴躁了起来,就容易向我们发火。不断地拉铃,“盐水都打完了你们为什么不早点来换?空气都进去了,就是你们的责任!”“难道换中单不应该是你们来换吗!”“小孩子尿不湿不应该是你们来换吗!”……虽然有些要求真的是有点无理,我们也还是会耐心地过去帮她换中单,换尿布,轻声细语跟她说“这些我们一次两次可以帮你教你,但是呢你自己也要学会,不然回家后怎么办呀?”我们从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不作为,渐渐的,婆婆拉铃也变少了,看见我们也会露出笑脸了。
有一天我值后夜班,这床病人又拉呼叫铃了。产妇坐在床上面露痛苦,婆婆不知所措。原来是产妇奶胀得厉害,又因为胀痛不愿意让婆婆碰,认定就是婆婆手法不对。我看暂时也没什么其他事,就坐在她旁边,跟婆婆一人一边帮她挤奶,也教婆婆方法。渐渐的,她也就一起接受了婆婆的手法。转天前夜,我坐在护士台前写交班,忽然一个小手托着一瓣西瓜放在我眼前,我一看这不是那个婆婆和他大孙子吗。小男孩把西瓜放下,然后羞涩地躲到他奶奶身后,他奶奶说“他说啊他非要把西瓜送给护士姐姐吃”,小男孩听他奶奶说完脸红地跑回病房去了。而后每次我再去巡视病房,婆婆就会跟亲戚说,“呐,这个小姑娘很好的,她们服务很好的”……
其实这种事情不计其数,坐在护士台前,每天都会有病人或者家属经过问候一句“你又上班拉”、“哎呀你们应该放个电视在这里,坐这里很无聊吧”、“你怎么衣服穿这么少啊,当心可别感冒了”……真的特别暖心。
你看吧,只要我们用心服务,总不缺来自她们的回报。善良是一种天性,善意是一种选择。选择善意就是选择天性,就是选择向阳面。我希望再过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仍不忘记我现在的选择,善待病人,用心服务。
哈,新鲜感吗,每天面对不同的病人,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新鲜感也永远不会消失吧。
陈爽
温暖护理 动容医患
一个小小的生命降临人间,他的生与死,苦与乐,都像一粒种子,种在亲人的心间,也种在我们的心里。
今年1月18日凌晨两点,伴随着120的笛声,一个自娩家中29+6周的早产儿转入我院,急救人员给予吸氧,脐带处理后立即转入了新生儿监护室。入院时患儿呼吸困难明显,全身冰冷,体重仅有1230克。我们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为患儿进行保暖、输液,并予CPAP辅助患儿呼吸。随后,医生为患儿复查了血气,情况仍不好,需要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来激活肺泡功能,抢救生命,避免严重并发症。此时,监护室门外的家长仍在焦急地等待着,孩子的奶奶在一旁偷偷抹着眼泪。我们的医护人员大多都已是父母,对于家长的心疼与不安我们都看在眼里,都感同身受。我们安抚他们的情绪后,耐心地向他们解释采取的治疗方法。而孩子父亲的一句话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有使命感去尽到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父亲说:医生,护士,你们放心治疗吧,不管孩子怎么样,我都相信你们。听到这句话,我们心头泛起一阵暖意,相互信任与理解,对于医患之间显得是那样温暖动容,弥足珍贵啊!
忙碌了近两个小时,患儿的病情渐渐稳定,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平静下来。然而,考验还在继续,患儿属于极低体重儿,加上早产儿极易感染,让患儿增长到正常体重,无疑需要长时间极为精心细心的照顾。其实在我们科室,有很多需要住一个多月的早产儿。我们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像母亲一样呵护他们。无论多少个白天和黑夜,我们都毫无怨言,给予他们温暖与怀抱,只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护士长为早产儿家长建立了一个“小宝贝交流群”,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方便家长们交流经验。家长有问题时,护士长都会一一为大家解答,并经常分享一些育儿常识和经验,孩子妈妈们都说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也非常感谢护士长和科室护士们的指导。
一天天过去了,看到患儿的情况逐渐好转,从鼻饲喂养到能自主吸吮,体重也长到了快3kg,我们心里甚是欣慰。整整两个月,小家伙终于要出院了,家长非常激动,早早地来到了医院,一个劲儿得向我们道谢。护士长向家长作了详细的出院宣教,如何正确喂奶,洗澡,观察宝宝健康状况等等,能让家长更有信心照顾好宝宝。对于出院的宝宝,护士长都会亲自电话回访,了解这段时间的成长情况。虽然只是简单的问候,却能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一丝关怀与温暖。
出院的第二天,我们收到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是孩子爸爸专程送来的,他说,我们对孩子的照顾让他深受感动。其实,家属的信任与真诚感谢,也深深感动了我们。今后,我们会坚持初心,用心为患儿服务,为新生儿科,为妇幼保健院,增添更多温暖,传递更多感动。
俞丹丹
绿色战衣
——写给我可亲可敬的人
四月,万物萌动
大地穿上了绿衣衫
六楼,有一群身披绿衣的精灵
步履如飞
奔跑在生命的时光隧道里
手术通知单是号角
手术台就是战场
她们,与恶魔争斗
她们,与死神赛跑
她们是无影灯下最可爱的人
没有高山的伟岸
没有江河的奔腾
她们,恰如一颗小草
在自己的岗位上
奉献自己的一抹绿色
无数个通天的夜晚
她们拿起针筒,向青春索取鲜血
她们迎接初升的太阳
也迎接初生的婴儿
充满温暖、希望与力量
无影灯下的春天
永不凋零
陈冰芳
奉 献
---记白衣天使
记得在大学授帽仪式的时候,我的老师曾说,你们是白衣天使,选择了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假如我当时还不太明白这“奉献”二字的深刻含义的话,那么,从我第一次进病房起,白色的燕尾帽一戴,白大褂一穿,我才明白这天使称号的背后有多少人在无私的奉献。有人问我“怎样的护士才能真正称的上是白衣天使?”我想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答案,而我的答案就是“付老师!”
在我们科室有这样一位护士,无论医护,我们都尊敬的称她为“付老师”。她从19岁工作以来,一直守护在临床一线,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需,一心扑在病房,把心挂在患者身上。她恪守职业道德、尊重生命、爱岗敬业、善待病人、严谨慎独、精益求精。
当我们低年资护士有难题的时候,付老师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付老师,21床的患儿静脉差,家属意见大,麻烦您帮忙打一下针!”“付老师,负压吸引器好像有问题,您帮忙检查一下!”“付老师,这个药的药理作用是什么?”-----病区里总能看到付老师忙碌的身影,听到付老师的耐心讲解。
近日,轮状病毒大暴发,患儿多数年龄小且伴有脱水,这无疑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2月13日中午,一个轮状病毒感染伴中度脱水的小患儿由急症送入我科,患儿精神软,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哭时眼泪少,尿量少,急需静脉穿刺补液扩容。由于患儿在乡下医院输液未成功,浅表静脉大部分都已经破坏,穿刺难度相当大,且中午只有我和另一个低年资护士值班,急得我顿感压力山大。平复心情后,我开始了第一次的静脉穿刺,针尖在皮下游走,就是找不到静脉,黄豆大的汗水从我额头流下来。“你们会不会打针,我的孩子都这样了,你们还在这里拿他练手,做实验啊!没把握就不要打了,还妇保院呢,跟乡下水平一个样!”家属大声吼道。是的,经验告诉我,不能再拖了,患儿情况紧急,越往下打就会越难打。无奈之下,我们叫起了正在午休的付老师。付老师看到这个情形,先是安抚了患儿家长,然后沉着冷静,一针见血,使得我们能及时的为患者输了液体。在她的细心呵护下,患儿康复出院。此时,不但我们小护士佩服她高超的业务技巧与对患者的热心,家属也非常感激,连声道谢。她只是淡淡的一笑说: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天职。
由于长年高强度工作,付老师攒下一堆身体上的小毛病,她常常膝盖疼,疼起来走路都困难,但是她没有放弃工作,也没有提出假期申请,而是每天绑着护膝坚持工作。科室床位紧张,患儿需住院而没有床位时,付老师比病人家属还着急,总是耐心嘱咐先去门疹就医,有床位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他以及疾病的护理要点。
付老师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挥洒着热泪与汗水。付老师把一生的青春都献给了美丽的医疗事业,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心,一个认真辛勤工作,一个热爱工作与家庭的新时代护士的形象!折翼的天使降落人间,魔法依旧附体,灵光显现人间。健康永留,病魔难侵,这是你的功劳,白衣天使!
吴桂君